2021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多家民營銀行存款增速“掉隊”或負增長,這之中的原因有哪些?為應對攬儲難題,近期多家民營銀行上調同業存單發行計劃,這真能緩解銀行負債端壓力嗎?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,監管部門和民營銀行需在哪些方面發力?
為緩解負債端壓力,民營銀行今年加碼同業存單發行力度。
根據不完全統計,2022年有10家民營銀行同業存單備案額度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,截至6月7日,民營銀行的同業存單實際發行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86%。
存款增速掉隊
目前,19家民營銀行中有18家披露了2021年財報,僅上海華瑞銀行一家未披露。據財報業務數據,可以看出民營銀行2021年存款整體保持增勢,僅華通銀行、新安銀行、振興銀行、富民銀行4家銀行存款余額較2020年有所下滑。
具體來看,有兩家銀行存款余額達到千億元以上,其中存款余額最大的仍為微眾銀行,達3017.7億元,其次為網商銀行,達1989.64億元。其余16家銀行存款余額也基本在100億元以上,其中2017年開業的安徽新安銀行存款余額最小,僅為107.56億元。福建華通銀行存款余額降幅最大,2021年為115.7億元,同比增長-19.88%。
從存款增速來看,除上述四家存款余額負增長的銀行外,其余14家民營銀行的存款余額雖保持正增長,但除武漢眾邦銀行、四川新網銀行、無錫錫商銀行、江西裕民銀行4家銀行存款增速大于貸款增速外,仍有10家存款增速仍不及貸款增速。
以天津金城銀行為例,該行2015年開業,2021年存款余額為381.83億元,同比增長96%。但該行貸款增速卻達到了144%,遠高于存款增速。
金城銀行在年報中表示,通過進一步夯實存款客戶基礎,豐富負債來源渠道,鞏固負債主動管理能。2021年末,該行負債總額484.74億元,比年初增加263.52億元,增119%。
據了解,為緩解負債端壓力,2022年民營銀行普遍擴大了同業存單發行規模,有10家同業存單備案額度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。
其中網商銀行2022年計劃發行量最大,達822億元,同比增長177.33%。其次為微眾銀行,計劃發行額度為800億元,同比增長14.29%。
市場分析人士認為,今年同業存單發行大增,與市場資金面充裕密切相關,現在正是同業存單發行的絕佳窗口期。以網商銀行為例,根據中國貨幣網信息顯示,該行去年發行1年期同業存單利率為2.92%,而今年同期限最新利率為2.46%,降低了46BP。
也有兩家民營銀行發行額度較去年減少。湖南三湘銀行去年計劃發行90億元,今年備案額度為85億元,同比增長-5.56%;新網銀行2022年計劃發行50億元,較去年額度增長-1.96%。
對于同業存單發行大增,上述人士表示,同業存單最高期限通常是一年,而貸款往往是一年甚至更長期限,所以如果銀行盲目擴大同業存單資金規模,也會導致負債與資產端發生結構性的失衡。因此同業存單等同業拆借方式只是商業銀行補充負債的一種來源,而不能夠作為主要的融資手段,建議民營銀行結合區域的地方經濟發展特點,通過綜合性的服務方式服務好當地客戶。
負債來源狹窄
受限于物理網點不足、互聯網存款監管趨嚴、客戶基礎薄弱等,民營銀行存款難問題一直比較突出。
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,民營銀行的發展存在一些“先天不足”。與主流銀行比,民營銀行面臨起步晚、知名度低、品牌美譽度不高等不足;在自身內部,專業人才不足、吸引力不強、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制約著發展;民營銀行在技術、網絡等方面,很難與大中型銀行相提并論。在股東背景方面,與主流銀行更有天壤之別。
監管壓力下,民營銀行攬儲更難。
《同業拆借管理辦法》規定,民營銀行兩年之內無法進入同業拆借市場開展流動性管理;《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發行管理辦法》規定,民營銀行至少在成立三年內無法發行金融債解決資金來源問題。由于線上、線下受限較多,民營銀行負債來源狹窄。此外,由于不是全國性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正式成員,現階段大部分民營銀行也無資格發行大額存單。
2021年1月,銀保監會和央行聯合印發《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》,對商業銀行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存款業務進行了限制,民營銀行無法再通過第三方平臺攬儲。
董希淼認為,目前,民營銀行負債端多依賴股東資金及同業負債,來源較為單一,成本較高,流動性管理難度大。業務方面,基金等業務資質在一定年限或達到一定規模才可申請;在資金來源方面,發行同業存單、大額存單等要求相對較高,民營銀行只有一個線下網點或沒有營業網點,仍然沒有走出攬儲難度大的困境。
此外,目前的經濟下滑趨勢,也讓很多潛在存款客戶“不敢”把自己的錢存到民營銀行。
金融專家安廣勇提到,一方面,經濟下滑,影響了客戶收入來源,與之前相比,客戶盈余可存入銀行的錢少了;另一方面,與國有銀行、股份制商業銀行等大型銀行相比,民營銀行、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的抗風險能力更弱,近期也發生了村鎮銀行取款難的問題。再加上當前經濟條件下,大型房企、互聯網企業、游戲、教培等行業連環暴雷,讓之前的“國企信仰”、“房地產信仰”破裂,促使存款客戶審慎考慮自己的口袋狀況,和可能面臨的風險。
“民營銀行負債規模受限較多,影響其信貸投放能力,不利于服務實體經濟、服務民營企業。因此,人民銀行和監管部門應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,合理地給予民營銀行一些差異化的政策,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支持民營銀行拓寬負債來源,提升民營銀行流動性管理能力。”董希淼直言。(盧夢雪)